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报告会成都举行
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报告会成都举行 :2020年-1月11日
1月11日,“2019年度四川省考古工作报告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等纷纷披露了2019年度考古成果。甘孜发现20多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植物遗存综合研究进展等成果,吸引了现在考古爱好者的关注。
此次报告会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博物馆承办。
2019年,四川的考古事业发展强劲。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工程正式启动,三星堆、城坝、罗家坝、宝墩等大遗址考古取得重要突破;配合基本建设乌东德水电站、天府大道北沿线等项目考古工作取得重大收获;成都平原、川西北高原等考古调查获得新的线索;江口沉银遗址等历史时期考古有序推进;城市考古和聚落考古工作方法初成体系;赴越南、老挝考古调查及斯里兰卡曼泰港遗址考古工作为四川考古走出去,扩大中华文明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12月20日,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大会在广汉召开,中国考古学会发布了“三星堆共识”,对于推动巴蜀考古和巴蜀文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天的报告会上,9位青年学者代表各项目团队,对2019年的收获进行了精彩的汇报演讲,多位专家分别进行精到点评,现场听众热情参与了提问互动。
我们来看一下有哪些重要发现值得关注----
甘孜发现24个旧石器地点
2019年,新发现24个旧石器地点,采集盘状石核、手斧、砾石制品等100余件。这次调查是川西高原第一次比较长期系统的旧石器考古专项调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川西北高原长期无明确旧石器遗址的空白。调查发现的20个旧石器地点具有海拔高、分布广、内涵丰富等特点,发现的手斧,是目前有地层记录者中海拔最高的发现,为讨论本地区及东亚手斧的源流及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对进一步理解青藏高原隆起背景下的古人类迁徙交流及人地关系演化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和研究价值。
大邑高山古城遗址植物遗存综合研究进展
遗址地处成都平原西南缘,以其为中心,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商周、汉代等不同时期的聚落。他们以100余份炭化种子、木炭作为测年材料,获取了遗址的主体年代;对10214粒炭化种子、果实遗存,以及111份植硅体样品的鉴定,研究了作物与其他植物结构,得出高山先民的食谱以稻、粟、黍为主,同时利用大豆属、赤豆、薏苡属、紫苏等植物的种子、茎叶等,也有葡萄属、猕猴桃属、山楂属、酸浆属等果实类等植物资源。为了解释高山古城遗址植物遗存组合特点,还进行了稻的作物加工实验,并进一步讨论劳动力组织模式和“城”的内涵问题。对2076块木炭的研究,则从木料、纤维等基本生存资源的方面,丰富了我们对古人生计活动的认识。
2019年川西北高原调查收获
总计调查73处文物点,新发现34处,其中33处位于河谷地带,1处位于草地。遗存类型统一,遗址多为先秦时期,城址多为历史时期。遗址内发现彩陶、海贝、穿孔珠饰、带耳罐、砍砸器、刮削器、细石器石制品等遗物;城址类遗存发现城墙、马面、布纹瓦片、绳纹陶片、建筑构件、铜钱、穿孔石器等遗物。此次调查发现为推进川西北先秦时期考古、横断山区古代文化交流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会理县猴子洞遗址发掘工作
遗址发掘面积6350平方米,早期遗存年代上限约4800~5000年,晚期年代约3400年,发现墓葬、灰坑、灰沟、房址、野外灶等遗迹计522座,其中墓葬357座、房址33座、灰坑121个、灰沟7条、野外灶4个。发现陶器、石器、骨角牙蚌器等各类器物1600余件,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其中绝大部分为石器。墓葬出土人骨的体制人类学研究、骨化学研究、植物考古学、动物考古学和古DNA研究,在性别与年龄、病理与创伤、拔牙习俗粟黍农业、家畜饲养业的多元生存策略、丧葬习俗等方面取得了初步认识。猴子洞遗址的石棺葬墓地与聚落共存,十分少见,且墓葬早晚年代跨度较长,类型丰富多样,器物群具有本地特色,具有重要的考古学价值。
成都市高新区双龙村战国墓地的新发现
该墓地墓葬的葬具与同一时期常见的船棺葬和狭长型土坑墓不同,主要是木椁或木棺墓。发现了新的器型和纹饰:仿铜陶鼎、盖豆、装饰马车纹饰的铜矛,带文字的柳叶形剑,疑似青铜器纹饰铸造的模、范等。该墓地所在区域此前未见战国早中期的墓葬,这次发现填补了这一区域的空白。这批墓葬形制特殊,葬俗特别,为研究蜀地战国时期的葬制葬俗提供了新的材料。发现了一批保存较好的工具和兵器柄,为我们研究这些器物的使用方式有重要价值。
唐宋时期成都城的里坊格局与形态研究成果
研究人员认为成都里坊结构分为子城和罗城,分别属于高级社区和扩建区域;以纵横街道区分坊间边界;各坊设有坊正,坊内居住密度大,有住宅、商业、官府、宗教场所相混杂的现象。
信息来源:川报观察 作者:吴晓铃 编辑:四川成都青年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