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3份“成绩单”看四川文旅发展潜力
从13份“成绩单”看四川文旅发展潜力:2019年-11月12日
1至10月,10个天府旅游名县、30个候选县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近4成
10个天府旅游名县的文旅产业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率达到15%,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5%
以“旅游+互联网”“旅游+健康”“旅游+文化”、农旅一体化发展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
在文化深度挖掘上还不够,是各个天府旅游名县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今年4月29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成都市青羊区等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获授牌,30个县(市、区)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成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半年过去,它们建设得怎么样了?
11月11日,天府旅游名县建设座谈会举行。这既是对半年来各地建设情况的一次“大考”,又是对全省文旅产业发展的一次再梳理、再总结。现场,省文旅厅、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德阳广汉市、广元青川县等2个候选县共交出13份“成绩单”。这些县成绩如何?四川文旅的潜力怎样?目前存在哪些短板?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
开创文旅融合发展“四川模式”
“‘天府旅游名县’已成为响亮的四川名片和超级IP,对引领全省迅速形成大抓文化旅游的局面,产生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应。”省文旅厅厅长戴允康率先作答。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刚刚结束后的“五一”期间,10个命名县游客暴增,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和25%。今年1月至10月,10个命名县、30个候选县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395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近4成,接待游客数占比超过6成。
借一系列文旅活动的“东风”,不少地区揽获了大投资、收获了大项目。截至10月底,10个命名县和30个候选县文旅项目实际投资额达872亿元。
“天府旅游名县知名度、美誉度鹊起,带来游客、投资两旺,为全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与会者认为,动态评选机制在全省上下兴起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浓厚氛围,让旅游改革红利得到进一步释放。9月4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成都市都江堰市、乐山市峨眉山市、广元市青川县入选。
目前,10个命名县的文旅产业对当地税收的贡献率达到15%,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5%。国际旅游组织评价,评选天府旅游名县开创了文旅融合发展的“四川模式”。
夜间经济透露新业态增长潜力
来自美团“送药上门”及“饿了么”外送业务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成都市场上健胃消食类产品的订单同比呈大幅上涨态势,单月环比增幅最高超6成,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四。特别是晚上12点后,成都健胃消食片订单量曾一度成为全国之最。
这个有趣的故事引发全场关注。健胃消食类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是以火锅、串串等夜间美食消费引发的连锁反应,从一个侧面说明成都夜间经济的活跃。
目前,成都酒吧数量超过2300家,24小时便利店总数超过1000家,“夜游锦江”、玉林小酒馆等成为游客夜晚打卡的必到之处。
在南充阆中市,光影秀《奇美阆中》等特色旅游产品正带动夜间经济快速发展。阆中市委书记张斌给出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阆中市过夜游客占游客总数的67.7%,较2018年提升12.16%,“月光经济”对旅游收入的贡献率超过20%。
夜间经济的活跃并非个例。在全省,以“旅游+互联网”“旅游+健康”“旅游+文化”和农旅一体化发展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些新业态、新模式爆发出巨大的增长潜力,必将成为引领四川文旅产业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戴志勇认为。
文化深度挖掘方面还要下功夫
放眼全国,亮眼的成绩单下,四川文旅发展还有长足的进步空间。
横向比,四川与广东、江苏的旅游总收入差距从2017年的3000亿元和2600亿元扩大到2018年的3500亿元和3100亿元;去年贵州、云南、重庆等兄弟省(市)旅游总收入增长均超过3成,大有赶超之势。今年公布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中,我省仅有7个县(市)入选,较浙江少8个,较湖南、贵州分别少1个。
标兵渐远,追兵逼近。挑战与压力下,各地如何进一步发力,形成更快更好增长?
全省层面,围绕省委“一核五带”总体布局,以项目为支撑,进一步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指导各地建设一批文旅融合产业示范园区、孵化一批文旅新业态、开发一批符合市场需求的新项目。
地方则围绕特色做文章,综合运用“文化+”“旅游+”“文旅+”,聚焦“吃住行游购娱”与“商养学闲情奇”结合,发展“月光经济”及体验创意消费。
两个老人的故事让与会者颇受启发。在欧美,商家以圣诞节为契机设计了圣诞老人形象,围绕圣诞老人又诞生无数周边产品。而在中国,生于阆中的“春节老人”落下闳,却鲜有人知。“这暴露出四川文旅发展的短板,我们在文化深度挖掘方面还很不够。”与会人士达成共识,“这也是各个天府旅游名县下一步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郭静雯 编辑:四川成都青年旅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