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四川省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调查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系统性、可持续的工作,不仅可以摸清四川省藏羌彝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家底,对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四川省社科院各相关院所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对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骨干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与会各分卷主编在肯定《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围绕调查工作目标、调查资料获取、调查路线及方式、编纂内容与体例、调查经费使用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并提出了相关修改意见。
《文物古迹》卷主编段渝研究员建议,在正式启动前要明确编纂体例范本,包括文化资源的内容、表现形式、起源、发展、演变、现状并给出保护建议;实地调查时,要根据分卷内容考虑调查人员、调查规模、调查组别;在每卷的导论中将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的源头与流变上伸和下延,以明确文化资源的来源、发展、去向;调查内容应反映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已消失的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文化资源,以利将来复原展现。
《民族文学》卷主编苏宁研究员指出藏羌彝走廊民族文学资源相当丰富,建议民族文学分为三卷并适当增加经费。同时建议进行双语资源调查的展示和双语出版;增加口述历史和口述文学部分,并将其作为调查重点;适当扩大调查次数和人数,适当增加编纂期间的学术座谈,加强调查过程中与当地高校和相关部门的合作。
《表演艺术》卷主编幸晓峰研究员指出四川的民族艺术资源非常丰富,但在利用上落后于云南、贵州、青海等省,本次调查意义重大。建议在内容上增加对教育文化资源的调查,在内容的表述上与国际接轨,各卷本在调查之前细化调查大纲和调查内容,在调查方式上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加强对文献资料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梳理。
《建筑艺术》卷主编任新建研究员建议,在资料获取上采取多种途径,在资料采用上有所甄别,进一步明确调研工作形式、程度和调研路线、人员选择。在编写体例上,建议将第一部分总序改为总论;在内容上加强对经济活动中的商贸文化资源如驼队文化、锅庄文化的调查;在课题及专家委员会成员构成上,建议把我院熟悉彝区的人员纳入课题组成员,适当增加专家委员会成员。
《科技文化》卷主编文兴吾研究员指出,最后的调查成果一定要服务于藏羌彝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建议增加社会交往卷,将藏羌彝各民族的社会交往,包括对外交流、民族间的内在交往以及教育、经济、知识的传播等内容纳入该卷;各部分内容之间存在重叠,在调查过程中要进一步分工明确。
《文化产业发展》卷主编徐学书研究员就《工作方案》制定中的相关问题作了说明,指出调查范围、内容、程度、编写体例和内容应立足基础资源调查、服务我省“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建议在编纂过程中,要有资源利用意识,避免写成文化史,应从资源类型和利用价值角度选择性地进行编写,重点从省级层面考虑把各地代表性资源、需要跨区域整合利用和共同利益的重要资源整理出来。注重采用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调研工作可在统一调研基础上由各分卷主编根据本卷工作需要进行安排。
四川省社科院综合研究室主任林彬、《文化遗产保护》卷主编张彦副研究员、《宗教信仰》卷主编丁常春副研究员、《传统民俗》卷主编喇明英副研究员等纷纷指出,文化资源的调查要立足于资源利用与当地地方政府的需求相结合,调查结果要能促进藏羌彝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工艺美术》卷主编杨环副研究员,建议调查过程要增加摄像、口述调查。与会科研人员翟琨、廖海亚、陈云等也纷纷发言,对《工作方案》提出了修改意见。
据悉,会议由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主持,四川省社科院院长侯水平研究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项目协调小组筹备组负责人、各分卷主编和副主编建议名单人员、协调小组筹备组办公室人员共计20余人参加了会议。侯水平院长就该项工作的目的意义和工作要求做了重要讲话,与会专家就《四川省藏羌彝走廊文化资源调查与保护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建议)》进行了认真讨论,通过了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和编辑部、分卷主编、专家委员会等人员建议名单和分卷总体框架大纲、工作总体方案,陈井安副书记就近期工作进行了部署。
此新闻转载至中国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