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云南旅游 > 昆明旅游 > 昆明大观楼 |
大观楼,又名谯楼,位于市中区西街口高28米,长31.6米,宽20.4米,呈长方形,整个楼分四层。底层用石砌,中有十字形通道,可容车马通行。楼西,有两道各29级的石梯,直通楼厅。上面三层,全系斗拱木质结构,四角飞檐,凌空翘首,四周棂窗,高敞明丽。在二楼东檐端,挂有“大观楼”三字匾额,每字见方1.5米,酣畅淋漓,挺拔雄健,是乾隆年间知府托隆的幕僚冀宣明所书;西檐下,有“西南半壁”四字匾额,潇洒流畅,俊秀苍劲,为清代华阳顾汝修书,整个楼形建筑精美典雅,巍峨雄壮,保持了我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形似北京的天安门 。 大观楼修建于何时?有两种传说。一说唐元和五年,刺史张九宗所立《韦南康纪功碑》载,楼为唐德宗时,戎州都督韦皋所建,可惜碑与碑文早已无存。另一说,根据《宜宾县志》载,沮雍正廷尉邓时敏作的《叙郡谯楼记》称:乾隆年章,“宜宾都司谕修······言郡有谯楼(在府署之东)创自明代嘉靖中······”。后一种说法较为确切。明朝末年,谯楼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知府张利宾重修,至乾隆甲申年间又遭火焚。次年,知府托隆再建,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定名为大观楼。 解放前,大观楼年久失修,楼台窗棂残破不全,栋梁屋檐腐蚀,楼下通道成了乞丐栖息之地,楼上则为观火报警和关押“壮丁”之所,整座楼宇萧瑟凄凉。
大观楼因悬挂着清代名士孙髯翁撰写的180字"古今第一长联"名震天下。这副长联,思想内容深刻,艺术形式完美,是我国丰富的对联宝库中一粒光彩夺目的明珠。长联曰: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大观楼四周的景物,下联叙云南历史,寓情怀于景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意境深远,对仗工致,真乃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联因景而生,景因联而播。引来无数文人墨客、游侠豪杰,观大观,品长联,赏美景,叹沧桑。文化氛围愈来愈浓,历史积淀越来越厚,于是成为天下胜景,人皆向往之矣。 一幅长联,让大观楼成为天下之大观,这是文人的力量,文化的力量。今天,不少地方在造旅游景点,我看缺少这种力量是难以造成功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