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长江三峡 > 张飞庙 |
云阳张桓侯庙,又称张飞庙,位于长江南岸的飞凤山麓,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而修建的祠宇,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修葺扩建,距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形成了一组宏伟壮丽、独具一格的古建筑群,是长江上游重要古迹之一,号称“巴蜀一胜景”。
张飞庙依山取势,殿宇巍峨,造型雄奇,布局严谨,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园林面积11.1万平方米。庙前临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风清”四个大字,隔江可辨。门前飞泉幽潭,古木葱茏。庙内主要建筑有:纪念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结义楼;祭祀张飞的正殿;寄托张飞对关云长思念之情的望云轩,以及为纪念传说中张飞神灵为上下航船助风30里而修的助风阁。此外,还有为纪念诗人杜甫客居此地而建的杜鹃亭以及得月亭、听涛亭。
张飞庙充分利用地形地貌,依山座岩临江,山水园林与庙祠建筑浑然一体,相互衬托。庙外黄桷梯道、石桥涧流、瀑潭藤萝、临溪茅亭、峻岩古木等景场,秀美清幽。庙内结义楼、书画廊、正殿、助风阁、望云轩、杜鹃亭、听涛亭等古建筑,布局严谨、层迭错落、独具一格,既有北方建筑雄奇的气度,又有南方建筑俊秀的质韵,更有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因此张飞庙素有“巴蜀胜境”的美称。
据史载,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为解关羽被害之恨,兴兵伐吴,令张飞率部由阆中至江州(今重庆)会合。张飞急于伐吴,鞭挞部卒,被部将张达、范疆杀害。范、张二人带着张飞头颅投奔东吴,行至云阳,闻说吴蜀讲和,便将其首级抛弃江中,为一渔翁捕鱼时打捞上岸,埋葬于飞凤山麓,世人在此立庙纪念,故有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之说。张飞大义大勇,为人民敬仰,历年来农历八月廿八其生辰各地群众纷纷前来举行祭祀民俗活动,颇具一定规模与影响。
张飞庙还收藏汉唐以来的石刻、木刻、字画六百余件及新石器时期以来的其它文物千余件。尤其是字画碑刻,名家圣手,流派纷呈,各领风**,不少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如汉《张表碑》、梁《天临碑》、黄庭坚书《幽兰赋》、苏轼书《前后赤壁赋》、岳飞书《前后出师表》等,因而早有“张祠金石,甲于蜀东”的说法。所以张飞庙又有“文藻胜地”之盛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