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庙(Wat Arun),泰国王家寺庙之一。通称郑王寺,又名黎明寺。位于湄南河右岸的吞武里。始建于大城王朝,当时名皇冠寺,后改称昌寺。
湄南河将大曼谷一分为二,很多有名的寺庙都集中在东岸的曼谷,但是西岸的吞武里,仍有一座很具代表性的庙宇名为郑王庙,该庙与华裔的民族英雄郑信有关,他曾率军驱逐缅甸敌人,拯救河山,并创建了吞武里王朝。
此庙在大城王朝时是一座古寺,称为 玛喀寺 据说,当年郑王驱逐缅军後,顺湄南河而下,经过此寺前,正好是黎明时刻,遂下令上岸到寺里面礼拜 后郑王登上王位,下令重修此寺并改名为 黎明寺 此庙被称为 黎明寺。另一个说法是由于其庙内最高的塔尖直插云霄,高79米,人们便觉得它是每日首先接触阳光的地方,故给予 黎明寺 之名 郑王庙内这座高达79米的 拍攀 大佛塔,始建於1842年,属於大乘舍利塔式,尖塔的外面装饰以复杂的雕刻,并镶嵌了各种彩色陶瓷片 玻璃和贝壳等,是泰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大乘塔,周围尚有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 美丽的塔群,其规模在曼谷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有 泰国埃菲尔铁塔 之美称,令人叹为观止。
大佛塔与湄南河对岸的卧佛寺恰恰隔河相望 游客可沿著陡直的石级,小心登上尖塔中层,俯望湄南河两岸的旖旎景色。
上面的介绍也许太抽象,下面将给你一个立体的郑王庙。
该塔目前是曼谷市最高的佛塔,建于拉玛三世时期,带有高棉建筑的特点。它不同于与之隔河相望的大皇宫的庄严华丽、金碧辉煌,而是有着自己朴素淡雅的独特风格。无论是在旭日东升时还是在夕阳西照下,亦或是在霏霏细雨中,它都充分显示出多彩多姿的身影。 正门入口处是一个小佛殿,里面香火缭绕,供奉着郑王的塑像。庙里有许多中国古代石雕,有手持兵器、威严站立的士兵,有面带微笑、亭亭玉立的仙女,还有或卧或立的猪、羊、猴、虎等,均是过去泰国商人与中国进行贸易时作为商船压舱物运来的。 这些建筑都是表面涂着一层厚厚的水泥,并镶满了数不清的中国瓷片、瓷盘和瓷碗。这些五颜六色的瓷器有的是从中国专程运来的,有的则是中国制瓷工匠与当地人民合作烧制而成。它们经过能工巧匠们的辛勤劳动及经心设计与镶嵌,摇身一变,组成了各种各样绚丽多彩的花卉图案和栩栩如生的神兽造型。
主塔位于塔座的中心位置,整个轮廓呈锥状,给人一种秀丽舒畅的感觉。其结构可分为下、中、顶三个部分。下部分的平面为八角形,环绕着3层平台,每层平台约2米高处都有一圈佛教传说中的守护神和神猴,环绕着诸神的浮雕。塔的四面各有一条石梯,坡度均为60度,两边设有扶手。拾级而上,可达3层平台。 郑王庙与曼谷隔湄南河相望,规模庞大,仅次于大皇宫和玉佛寺。寺院人口处有巨型守护神石像,寺内有五座一模一样的佛塔,一大四小。大塔为79米高的婆罗门式尖塔——巴壤塔,建于1809年,有“泰国埃菲尔铁塔”之美称。底座和塔身均呈方表,层数很多,面积逐层递减,显得古朴而庄重。
尖塔的外面装饰以复杂的雕刻,并镶嵌了各种彩色陶瓷片、玻璃和贝壳等,周围尚有四座与之呼应的陪塔,形成一组庞大而美丽的塔群。这些实心宝塔四面凹位都塑有一层一层的佛像。从地面到塔顶,都以各色碎瓷片镶成种种花饰。宝塔的地基部分绘有巨幅图画。佛像造形生动,雕工颇为精细。在塔上,可以极目眺望湄南河对岸的曼谷市景。 |